為進一步了解共產黨發展史,4月25日紡織工程部黨支部組織黨員代表參觀了《新青年》編輯部舊址、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。
《新青年》編輯部舊址位於上海法租界環龍路漁陽裏二號(今南昌路100弄2號)💓,是第一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誕生地◀️,推動了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🍄,為黨儲備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後備力量;還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發起地🖥🧖🏼♀️,在一大之後的一年多裏曾作為中共中央局機關,成為當時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心🍛。
進入陳列館內,我們便看到“星火初燃”-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(《新青年》編輯部)舊址史跡陳列的介紹。該史跡陳列館內有大量珍貴歷史照片🧙🏼♀️🙉、史料和文物,分“思想啟蒙-《新青年》雜誌辦刊地”“革命火種-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”“星星之火-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辦公地”三部分🧘🏿♀️。這段歷史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,開天辟地的革命烈火🏃🏻♂️➡️,離不開這片火種,這裏也成為中國紅色之路的起點🏌🏻♀️。
通過對陳列館的參觀,大家對黨的初創時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。那些進步青年的理想信念♙、勇於拼搏的革命精神,使我們深受鼓舞,也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榜樣🏄🏻♀️。”
隨後,我們參觀了同在漁陽裏內的另一革命聖地-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。展館講解員從展館二樓開始依次向大家講述了發生在這裏的故事🧒。主要包括“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創建”、“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”、“外國語學社與漁陽裏培育的進步青年”和“從團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建立到團一大的召開”。跟隨講解員生動的講解🦻🏼😱,我們學習到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--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歷史及其在中國革命中重要作用☣️🙋🏻。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是由俞秀松等8名青年發起成立,它的創建對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建立起了發動和指導的核心作用。為了掩護和團結進步青年👖,此處開設“外國語學社”。劉少奇、任弼時、蕭勁光、羅亦農等由各地團組織推薦來“外國語學社”學習。一樓為序廳和共青團知識互動體驗區的兩個展區🔢。一樓序廳向大家展示新漁陽裏6號的“三個第一”👰🏿♂️⏲,即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-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;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幹部學校-外國語學社🍠;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通訊社-中俄通信社。在講解完後,大家參觀了外國語學社當年老一輩革命家學習的地方⬜️。據介紹👰🏼♂️,團體每天的生活費5元錢。
此次參觀👳🚛,讓我們深感革命的不易👩🏻🦰,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;不忘初心,努力工作。
作者:高彥濤 攝影:許穎琦 審稿人:朱君璇